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小时候被老师罚抄错字,一个字抄50遍甚至100遍,刚写的时候还在心里默念笔画,写着写着就开始不认识这个字了,即使手还在凭着肌肉记忆继续写,但脑子已经想不起来这个字念什么,写到最后干脆连字形都跑偏了。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神经心理学”现象,专业点的说法叫“语义饱和”。我们的大脑分工明确,为的是在接受到刺激后能快速做出反应,但如果长时间接受到同一个刺激就会产生精神疲倦,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发生短暂性缺失,简单来说就是“烦了”。 假如老让你重复干一件事,是你你也会觉得厌烦,那么看字怎么会产生语义饱和呢?首先当我们眼睛看到一个字时,大脑会进行自行信号的识别,把笔画、结构等视觉信息信号投射到后脑勺附近的大脑视觉中枢,跟神经中枢里的文字记忆数据库进行比对,这才算认出了这个字。接着如果我们长时间不动,在大脑看来就是在一刻不停的问他这个字念什么,这个字念什么……大脑自然会不停的重复传输-识别-比对这个过程。当第1次发生的时候,大脑用十几分之1秒的时间就识别出这个字,而如果我们一直盯着这个字看几十秒就等于大脑已经重复了几百次这个过程,最后大脑也就“崩溃”了。 这就是我们刚进厕所的时候会觉得臭,但是待的时间长了也就闻不到臭味了一样。到了这时大脑只能识别字的局部没法整体分析,比如“健”字在大脑的反抗下,亻、聿和剩下的笔画都分家了变得一团乱,自然认不出这个字。抄了100遍的字成了最熟悉的陌生字,这在神经学上有个专业的术语叫“动作电位的不应期”。重复刺激和识别的动作会使同一神经元疲劳产生不应期,然后不管你再怎么刺激也得不到大脑的回应了,终究是大脑扛下了所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字都会产生语义饱和,像“一”、“人”这种结构简单的字就不太容易出现。专家研究发现容易产生语义饱和的字大部分是字形结构比较复杂的,比如“衡”、“明”这种左右结构的字,而且这种现象很常见。不仅是汉字,在英语、西班牙语其他语言里也会出现,就连盯着一个人的照片、路边的路牌标志看都会产生这种情况。偶尔出现也不用太担心,通常来说这种不应期都是暂时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一休法宝”,休息一下稍微转移转移注意力,让一直紧绷的大脑放松下来,这种情况自然就会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