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足球赛,本应尽情欢度的激情尖叫,却不是因为喜悦,这些踩踏事故是怎么发生的呢?要弄清楚踩踏这回事儿,必须先了解人是怎么走路的。当普通的你走在普通的路上,路线决策在潜意识中会受多重因素影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人的潜意识里会按直线行驶,而如果此时路上出现行人或者障碍物时,就会产生自动规避的行为,这种避让动作并非均质的,你几乎不会关注到后方的行人,越在你正前方侧面对你的影响越大,这些潜意识里的决策过程能不能被量化模拟成精确的运动轨迹呢?这就是1995年哈尔滨教授提出的《社会力模型》。他把你的心理活动描述为三个物理力引导你前往目标点的,自驱动力,促使你与他人保持距离的人,人排斥力,促使你与障碍物保持距离的,人物排斥力,每个力又分别有展开式,这三个物理力的合力最终决定了你的行走轨迹。 现实情况中的行走轨迹,还有更多的随机可能性,但在专用软件中借助这一模型模拟,可以复现出绝对理想情况下,一大群行人最常出现的几种现象。在这份研究的模拟实验视频中,可以观察到,当不同方向的人流交汇时,行人倾向与同向人群组成集体,以避免碰撞因此人群总是交替组成,一个个的波条纹状移动,此时大人流地区必须尽量避免一项人流交汇,特别是避免对冲。拥有铁马等装置区隔人群的地方,防止踩踏风险的能力更高。 避免陷入慌乱,更多只能依靠你冷静的头脑和充分的预防措施,现在通过监测通信基站的信号登录数,就可以测算区域内人数,提前做出限流部署,同时用热力图形式直观的监控人流情况。还可以规定备用缓冲区域,再让武警官兵筑成人墙,拉链式过马路,这些安全举措都可以帮助你判断当下环境是否足够抵御踩踏风险。如果缺乏预防措施,任由人群密度不断增加,最终会不可避免的导致紊流现象。2007年一份《踩踏灾难的动态实证研究》表明,无论人群密度如何极端,增加人流速度和人流量都不会完全降至0。在挤的人群你都会被挤着走此时,你已完全脱离自己控制,毫无规律地被推向任意方向,甚至是反复摆动。紊流现象就是踩踏的前兆,人均稳流后平均10分钟内你就会酿成踩踏事故。 在《麦加踩踏案》前的航拍镜头中,可以明显观察到显著的紊流现象。如果事故已经发生,比倒地被踩死,你更有可能先死于机械性窒息,即使你没有倒下人群施加在你身上的水平方向的力量,就可以高达4500N,相当于一头公牛压着你的胸腔,力度足以扳弯栏杆。在这种情况下,你每呼出的一口气,胸腔就会被压缩一点,直到最后彻底窒息其他人求取更宽松的空间都是以牺牲你的肺容量为代价的。如果你陷入了一个游走在踩踏边缘的群体,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双臂在胸前构筑一个三角区域,尽可能的保护自己,同时尝试侧着移出人群。防范踩踏更多考验的是城市的应急治理水平,我国近年来不断完善景区等密集人流区域的安全疏导措施,这些举措可以让你和你的朋友放心有序的庆祝每一个重要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