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啤酒产量常年位居第一,然而年产量在2013年见顶后,开始持续下滑,啤酒人均年消费量也有着相同的走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啤酒厂遍地开花“诸侯林立”。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际厂牌,进军本土,华夏大地经历了多次啤酒产业的吞并战争,逐步形成了如今的雪花、青岛、百威、燕京好人嘉士伯“藩镇割据”的五强格局。在河南,则仍然盘踞着金星啤酒,很多厂牌虽然保留了原名,其实却已经易主,比如哈尔滨、隶属百威、乌苏和重庆属于嘉士伯,而且大厂牌哈自爱持续挤压小厂牌的生存空间。 大厂一般能有5%的利润,而小厂则制盐2%甚至更低的利润。啤酒厂商的日子都不好过,但其实是“自己作的”。按照传统标准,酿造啤酒的原料只能有麦芽、水、啤酒花和酵母着四种成分。麦芽浓度越高,啤酒风味、口感、香气就越浓。天然纯净的水质为啤酒“注入灵魂”,适量的新鲜啤酒花则会让啤酒味道更加丰富。但工业啤酒为了压低原料成本,把麦芽换成大米、玉米和淀粉,甚至往里面掺入糖浆,还干脆把啤酒花换成啤酒花浸膏。 水源直接用自来水,采用拉格酵母,秩序冷水发酵七天,但如果用传统的艾尔酵母,则要热水持续发酵更长时间。一些厂家在消费旺季会直接往酒里兑水,增加供应量。而且市面上流通的啤酒几乎都是经过了杀菌处理的熟啤,风味、口感、香气比起极易变质的鲜啤还会更逊一筹。现在很多人都在抨击国产啤酒,寡淡无味,戏称其为“啤水”。但其实不少国产厂牌早已经投靠国际大牌。 工业啤酒的品质都比较低,根本分不清国籍,好在现在市场形式开始转变,群众消费升级,高品质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厂商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很多大厂推出了全麦产品,五花八门的本土精酿正在涌现,进口精酿也在“大举入侵”。虽然从市场占有率看,精酿啤酒仍未撼动工业啤酒的主体地位,但它已经成了整个产业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其实无论啤酒还是手工酒或者其他对身体是有害的,所以喝任何酒都要适量,过量饮酒,必然会伤害身体,量力而行才是正道。 |